瀕危鯊魚 出入口貿易擬管制 |
|
由178個締約國起草及簽署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昨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國際會議上,表決通過嚴格限制五種鯊魚的國際貿易,包括遠洋白鰭鯊、大西洋鯖鯊,以及三類雙髻鯊。由於亞洲國家對魚翅的強烈需求,結果令部分鯊魚瀕臨絕種。雖然中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提出反對,但該協議在美國、巴西、哥倫比亞等國推動下,獲得約三分二的成員國支持。締約國有十八個月限期實行新規定的限制措施。協議有待本周四全體會議批准後,便可落實執行。 根據有關協議,若三種鯊魚落實受到公約保護,有關魚翅商品將受到進出口貿易管制,不論出入口都需要出示來源地等證明文件,確認魚翅未有超出限制數量。成員國如違反規定,可招致制裁。公約自1975年生效以來,已將全球約三萬五千個動植物物種納入保護範圍。除上述新增的五種鯊魚外,魔鬼魚也受到今次新限制協議的保護。
|
 |
|
|
• |
哪些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最新提出的保護動物項目?(答案可多於一個) A. 鯊魚 B. 魔鬼魚 C. 石斑魚 |
• |
為甚麼部分鯊魚出現瀕臨絕種?這與人類活動有哪些關係? |
• |
除了上述物種外,你認為還有哪些動植物需要納入保護範圍?為甚麼? |
|
|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星島日報(2013年3月12日)
資料整理︰ 教育出版社編輯部 |
|
 |
|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1973年3月3日在美國華盛頓簽署,因此又稱為「華盛頓公約」。
- 華約於1975年7月1日正式生效,著手野生物國際貿易管制的工作,至今共有178個成員國。
- 華約設立的目的是確保野生動植物的生存並避免該等動植物由於國際間之貿易而遭受迫害,同時也冀望各會員國能建立一個合法而有效的網路,以確實有效打擊不法的貿易行為。
- 華約的精神在於管制而非完全禁止野生物的國際貿易,以物種分級與許可證的方式,達成野生物市場的永續利用。
- 華約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可分成三項附錄物種。附錄一:是指經由貿易行為,會影響或可能造成物種滅絕的威脅,對於有關這類物種標本的貿易行為,必需加以特別嚴格的規範。附錄二:物種則為目前無滅絕危機,僅管制其國際貿易的物種,但若仍面臨貿易壓力,族群量繼續降低,則將其升級入附錄一。附錄三:各國可根據國內需要,區域性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
鯊魚的威脅- 鯊魚是長壽動物,繁殖緩慢。
- 人類為取鯊魚鰭製成魚翅,每年獵殺數以千萬計鯊魚,很多鯊魚死於意外捕獵。
- 1996年,全球只有15種鯊魚被視為受威脅物種;2010年,已超越180種。
|
參考資料來源:
東西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 http://www.wow.org.tw/layout.php?type=page&id=44、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http://www.wwf.org.hk/whatwedo/conservation/species/sharks
資料整理: 教育出版社編輯部 |
|
如欲查看更多新聞,請瀏覽 澳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