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迎首個平日票參觀潮
 

  「中國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於 2010 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在上海黃浦江兩岸舉行。今屆世界博覽會是史上首次舉辦城市最佳實踐區展覽和設立網上世博會,以提供不同途徑讓全世界探討和分享世博會主題 ──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會首個平日票參觀日,也是上海的「五一」小黃金周最後一個節假日。上海世博局局長在新聞發佈會上稱,世博各方面已做好應對大客流的準備,園區的安保措施不會鬆懈。

  對於上海世博早前舉行的 6 次試運亂象頻生,受到不少批評,世博局承認有個別參觀民眾不遵守秩序,亂拋垃圾,還令部份展品損破甚至丟失。因此特別呼籲民眾謹記「文明觀博」,以展現東道主的良好形象。上海市常務副市長指出,一些觀眾可能是出於好奇而觸摸展品,希望通過傳媒呼籲遊客遵守規則。

   
「中國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題是甚麼?根據主題,你預期在世博中獲得甚麼?
根據資料,中國國民哪些行為挫損了「文明觀博」的精神?管理當局可以怎樣作出改善?
中國舉辦世博能否展示現今中國國際地位和經濟實力?試就你所知,加以解釋。
你認為舉辦上海世博能否提升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為甚麼?
   
資料來源︰ 大公報、星島日報 (2010 年 5 月 4 日)
資料整理︰ 特約編輯 (Goretti Lee)
 
 
世界博覽會
  • 在古代農耕社會,人們往往在慶賀豐收、宗教儀式、歡度喜慶的節日裡展開交易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定期的、有固定場所的、以物品交換為目的的大型貿易及展示集會。這就是世博會的最早形式。
  • 西元 5 世紀,波斯舉辦了第一個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覽會。
  • 18 世紀,隨著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人們想到舉辦只展不賣,以宣傳、展出新產品和成果為目的的展覽會。
  • 1791 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舉辦了這樣的展覽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展覽會的規模也逐步擴大,參展的地域範圍從一地擴大到全國,由國內延伸到國外,直至發展成為由許多國家參與的世界性博覽會。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覽會
  • 共有 191 個國家參展,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better city, better life),包括展出最新的綠色科技。
  • 中國做出許多措施,來推廣這個重視環保的展覽,如建成國內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使用零排放的交通運輸工具等。
  • 中國表示斥資 42 億美元來舉辦這場全球最大的展覽,花費是 2008 年北京奧運的兩倍,是史上花費最昂貴的的展覽盛事。當地媒體曾報道,實際成本逼近 580 億美元。
  • 上海世博展場橫跨黃浦江兩岸,面積 5.3 平方公里,是摩納哥世博展場的 2 倍,更是上屆 2008 年西班牙薩拉戈沙(Zaragoza)世博展場的 20 倍。
  • 上海撥出 450 億美元來提升該市的基礎建設,興建全球最長的地鐵系統、新航廈、上海外灘 7 億美元的步道,另外也築造新路、建公園及橋樑。
  • 上海預期將有 7000 萬人來世博會參觀,然而估計僅 5% 的人來自國外。上海嚴密加強安全措施,在每個地鐵站檢查遊人行李,並分送炸彈識別到浦東金融區各辦公大樓內,以提高各人對危險品的警覺。
  • 「海寶」是今屆上海世博的吉祥物。藍色的吉祥物海寶是以漢字的「人」來設計,象徵人們可以創造出一個更加美好城市。
中國館
  • 位於世博園區 A 片區,世博軸東側方,遊人可從浦東主入口進場參觀。
  • 總建築面積為 16.01 萬平方米。
  • 2007 年 12 月 18 日開工建設,2008 年 11 月 28 日土建結構封頂,並於 2009 年 9 月底竣工。
  • 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 展示主題設定為「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並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師法自然」、「和而不同」四個分項來演繹中國城市發展實踐的獨特內涵。館內豐富的展示手段,以全面、立體方式展示全國各地、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文明和最新的發展成就,讓世界人民全面深入瞭解中國。
參考資料來源: 中央廣播電台《2010 年上海世博小檔案》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id=2&id2=3&nid=241030;《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官方網站 http://www.expo2010.cn
資料整理: 特約編輯 (Goretti Lee)
 
如欲查看更多新聞,請瀏覽 澳門新聞